最通俗易懂的《矛盾论》讲解!

  《矛盾论》是毛选最精华的文章之一,也是贯穿整部毛选的思维方法,如果搞不懂矛盾论,那么也很难弄懂教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逻辑。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和例子来详细地讲解矛盾论,相信看完这篇文章,诸君对矛盾分析法,对立统规律,将会有新的领悟和认识。

文章较长,也可先拉到文末,通过思维导图了解一下整体框架。

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这一概念是矛盾学说,或者说对立统一学说的基础。我相信,如果问大家矛盾的含义是什么?可能稍微思索,大家就会说出:

  矛盾,即对立统一。

  是的,这就是我们教科书的经典说法。简洁,玄乎,朗朗上口,适合装逼。你可能已经忘了不断向你重复这句话的政治老师们长啥模样,但这句话你是很难再忘掉的了。

这种抽象、简略的定义直接导致了理论和现实的脱节,导致我们成了教条主义者,不懂如何去活用这门哲学。举个例子,对于诸如,生死;阴阳;福祸,好坏。它们存在矛盾吗?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吗?很明显是,但如果我问你:

  一片树叶存在矛盾吗? 1+1=2这个公式存在矛盾吗?  上班这件事存在矛盾吗?

  你可能会一脸懵逼。然后陷入沉思,存不存在呢?存在。主席说,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亦即,矛盾具有普遍性。

为什么我们会懵逼,以第三问为例,从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定义来看,相当于在问上班是对立统一的吗?对立统一明显就得有两方面,比如阴阳,而上班,明明就是一件事,这就让人非常头大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反感这个定义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完整的定义: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划重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关系。因此,实际上,当我们说上班这件事存在矛盾时,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上班这件事的内部以及上班这件事和外部其他一些事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既然要分析的是关系,那就得先考察关系所连结的双方或多方是谁。

  为了避免纯概念的阐述,以上班这件事为矛盾分析的对象,现在假定有小白这么一位同志,他将会是本篇文章及后续几篇文章的主角。0202年毕业的他,入职一家以技术为主的民营小企业,技术岗,朝九晚五,月薪10K,年终奖若干,年假若干,工作地点在深圳,老家湖南,独子,单身。

  现在,我们先来分析,上班这件事的内部是什么?它有哪些内涵?或者说它由什么组成?它有哪些特征或者属性?以上四个问题,实际上是一致的。稍加思索,我们可以把上班这件事的内部划分为:老板秃头哥、工资(职级)、工作环境、工作时长、休假假期、个人发展前景等等

接下来我们先对公司内部的属性进行矛盾分析。老板秃头哥和工资存在矛盾吗?当然存在,从王二狗的角度讲,自然是希望工资越高越好,但从老板秃头哥的角度,自然是能给的越少越好,最好是不要钱,还干活的劳模。

  实际上,上述这些属性,两两之间都是矛盾的,老板秃头哥和其他所有概念都矛盾应当很好理解,其他属性之间的矛盾就不大好理解了,比如工作环境和工资矛盾吗?也是矛盾着的。我们的主人公小白同志现在和大多数同事坐在一起,共享一个大办公室,空调冰箱零食一应俱全,现在的他对这个环境还是挺满意的,至于工资呢,刚出社会的他,一个月有10K,比其他刚入职的同事还多上1K,心里甚至有一点小乐,这样看来,这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可是,当着我们设想,将来的某一天,小白升为技术总监,成为公司的技术支柱,一个月拿50K的时候,老板秃头哥还是让他和其他一般技术人员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小白同志就不大舒服了,看啥啥不顺眼,他可能会想:让我一个技术总监和技术小弟坐在一起,怎么显示我的权威呢?看,这时候矛盾就很明显了,当然工资和工作环境的矛盾往往和职位相互关联,因而这也可以说是间接矛盾。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矛盾是到这个时候才发生的吗?如果这样认为,那就陷入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正是主席在《矛盾论》里批判的,所谓德波林学派的观点,也就是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实际上,自小白进入这个公司,这大大小小的矛盾就都存在了,只是有些矛盾,是一进入公司就激化的了,诸如公司和工资,有些矛盾则是缓和的,诸如工资和工作环境,当着事物发展了,过程变化了,外部条件变化了,原先激化的矛盾可能缓和了,原先缓和的矛盾可能就激化了。

  更进一步的讲,由于世间万物都在一定的时空中绝对运动着,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因而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的种子,只是使得矛盾明显激化的条件不同,有一些十分简单,有一些十分苛刻。比如此时看文章的你,和大街上随便一个陌生人,存在矛盾吗?看起来不存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你两被抓到一起,被告知能活下去的只有一个人,那么矛盾就十分显著的激化了。矛盾能够被激化,是因为你两都有活命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矛盾的种子,是在没有被抓在一起的时候就存在了的,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化了,而不是在特定条件下才存在,这个逻辑一定要搞清楚。

  对上班这件事的内部,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分析,现在,我们来考察上班的外部是什么?有什么同它相联系着?对小白同志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假定,至少还有其他四个方面:娱乐休闲、睡眠、家庭,感情。这四者都是人之常情,自然是需要的。尤其是感情方面,单身了好几年的小白,做梦都想搞个媳妇。由于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那么这些方面彼此之间,以及这些方面和工作,显然就构成了矛盾关系。至此,我们已经对工作这件事进行了初步的矛盾分析,弄明白了工作内部以及外部包含哪些方面,以及他们之间可能的矛盾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

  上一章节,我们讲了矛盾的定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并对小白工作这件事进行了初步的矛盾分析,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

对刚出校园的小白而言,搞钱,在深圳站稳脚跟是近期的目标。那么很显然,我们会说,上班是小白的主要矛盾。那么,我们讲上班是主要矛盾的含义是什么。因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和上班对立统一的另一个对象是什么?很显然,就是娱乐休闲、睡眠、家庭,爱情这些方面。上面我们说了,我们的小白同志,除了搞钱外,最想的就是搞个媳妇。那这时候就很清晰了,我们说小白同志的主要矛盾是上班,实际上是只说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完整的,应当是,小白同志的主要矛盾是上班和搞媳妇这个对立统一体,在这其中,上班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最关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上班是主要矛盾这样的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接受的,此处为了讲清楚概念,所以进行了完整的表述),搞媳妇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其他矛盾,诸如上班和娱乐休闲的矛盾,上班和睡眠的矛盾等等,就沦为次要的矛盾,在这些次要的矛盾中,也分别存在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晰的预见,花费小白同志大部分精力的,应当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上班搞钱,那么上班这件事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上班的内部包含什么,小白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也不想一辈子围绕着钱转,但现在的他不得不这么做,那么很明显,老板秃头哥和工资就是主要矛盾了,这个时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对于一个刚进公司的新人,我们可以假设,他并不掌握什么让公司离不开他的技能,那么,很显然,秃头哥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小白同志可以选择努力工作,或者逢迎拍马,或两者兼之,来提高自己的工资,实现搞钱的目的,但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他不可能通过要挟老板要离职来实现加薪。

接下来我们谈谈矛盾地位的转化问题。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有提到了,当着事物发展了,过程变化了,外部条件变化了,有些矛盾会激化,有些会缓和。实际上也就是说,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会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地位的转化,原来次要的可能上升为主要的,原来主要的可能下降为次要的。

假定我们的小白同志工作十分努力,业余时间还不断恶补工作技能,逐渐成为公司技术部门的支柱,现在我们再来看秃头哥和工资这一对矛盾,这时候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显然,对于一家以技术为主的民营小企业来说,如果老板还不给小白同志涨工资,小白同志的跳槽是再所难免的,公司在技术上会面临灭顶之灾,破产不过是时间问题,因此,小白同志涨工资的述求成为主要的方面,秃头哥不得不妥协。调薪后,我们的小白同志现在的月薪是50K,已经完全满足了他关于薪资的需求,此时的他开始觉得这样一个民营小公司,即使给他足够的钱,也已经满足不了他的事业野心,他还是决定跳槽到隔壁的华大为公司,那可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主要矛盾是公司和薪水,当着小白有足够的实力获得足够的薪水后,原先次要的矛盾,也就是公司和个人发展的前景上升为主要矛盾,进而支配小白同志作出跳槽的决定。

矛盾的地位问题属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事物具体的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这点很好理解,小白的同学金三胖家里在深圳有100栋楼,搞钱完全不是他的主要矛盾;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小白成为技术总监后,公司和工资的矛盾同一开始相比,具有不同特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力量具有不平衡性,也就是我们上述谈的矛盾的主次地位问题。

对立统一详解

  至此,我们谈了矛盾的含义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接下来我们谈谈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们提到,当小白同志刚进公司时,公司和工资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是因为此时的小白同志需要搞钱,在深圳站稳脚跟,但是我们似乎忘掉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它们会成为矛盾?也就是这个矛盾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存在的?经过简单的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至少有这样两个前提:一,小白在这家公司干活,出卖体力脑力,自愿被榨取shengyujiazhi;二,公司经营的不错,老板有钱发工资。现在我们试想,小白离职了,这个矛盾还存在吗?或者公司流年不利,破产了,解散了,这个矛盾还存在吗?显然都不存在了。这也正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一层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

主席在《矛盾论》中用排比的方式举了许多例子“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矛盾同一性还有一层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点,在小白同志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文提到,小白同志努力,奋斗,业余时间还不断恶补工作技能,逐渐成为技术支柱,此时他涨工资的述求成为公司和工资矛盾的主要方面,老板不得不妥协,实现了对立面地位的转化,这种转化之所以能发生,就是因为对立面之间本来就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存在着互相转化的趋势,公司的收入原本就包含着小白同志所贡献的那部分,当着小白同志的贡献变得足够大了,矛盾双方的地位便发生了转化。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是这么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道理。或者用更文艺的话讲,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要相信希望仍旧存在,并且我们有可能抓住希望,实现希望,因为绝望之中已经包含着希望的种子,不同于浮华空洞的鸡汤,这是由矛盾学说所推导出的必然结论。

谈完矛盾的同一性,我们再来谈谈矛盾的斗争性,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的趋势。只要是矛盾,它们双方就是斗争着的,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抗是斗争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激烈的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形式,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小白同志是怎么斗争的呢?他采取的就是温和方法,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现在我们假设,老板是个无赖,拖欠小白同志的工资,导致小白同志吃不饱,穿不暖,饿的是面黄肌瘦,双腿打颤,这时候,他不相信老板能够良心发现,主动发工资,毅然将老板告上法庭,这时候矛盾双方的斗争就逐渐白热化了,采取的形式也更激烈了,更极端的情况下,老板用钱收买了法官,法院拒绝帮助小白,这时候走投无路的小白一狠心,决定绑架老板的儿子,不但要拿回自己的工资,还要狠狠敲诈他一笔,这时候斗争的形式就演变为矛盾双方激烈的对抗了。可见,同一矛盾(公司和工资)在不同条件下的斗争形式都是变化的,更遑论不同矛盾。因此,在涉及具体矛盾斗争形式的分析时,要进行客观的研究,不能够将某种矛盾的斗争形式套用在所有其他矛盾上。

矛盾的同一性或者说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说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只要是矛盾,就既有同一,又有对立,我们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过分偏向对立或同一,造成思维的片面性。

什么情况下我们常常只看到斗争性呢?在理解那些明显对立着的概念时,诸如阴阳、生死、好坏、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自由与专制,民主与集中,韬光养晦与主动出击、内向与外向,慈祥与严厉、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等等,我们很容易只看到他们的对立性,而忽略它们的同一性。以自由和专制为例,西方的宣传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它们是绝对对立的刻板印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它们依然是同一的,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我们设想,将一千个人放在隔世的孤岛上,告诉他们,他们已经绝对自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了,你觉得最后会是怎么样一个局面?实际上这时候人已经退化成野生动物了,弱肉强食,最后形成的一定是绝对的、血淋淋的专制,反应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绝对自由就是所谓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带来的只有破坏,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相反的,绝对的专制可能存在吗?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能的,但在专制独裁达到顶峰的时候,恰恰就是个人自由解放的黎明。这一点,看看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就很明白了,明清是专制的顶峰,民国到现在,个人所受的束缚是不断减少的,自由程度是不断增加的。相信有的读者看到这,会发出疑问,民国的人比现在自由吧?我们现在不是太自由吧?发出这两个疑问的人,可能脑中都是民国文豪挥斥方遒、针砭时弊、敢说敢言的形象,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看问题要看的是整体,这些人从来都是小部分的,是衣食无忧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你看看那些占社会多数,吃不饱穿不暖,卖儿鬻女的农民们,他们自由吗?他们自由的话,为什么还要豁出命去跟随工人阶级反抗,斗争呢?

什么情况下我们常常只看到同一性呢?评价事物或群体的时候。我相信各位在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用过或者看到别人用过这样一种句式:XXXX都是XXXXX,诸如在某个中国游客破坏外国旅游景点的新闻下,常有这样的评价:去国外旅游的游客们都是低素质的没教养的。这就是典型的只见同一,不见对立,不见差异的思维,其背后的本质是:因为群体具有共同的特质(都是游客),就不做细致考察地把群体中部分人的行为(部分人的低素质)也无依据的放大为整个群体的共同特质,如果这部分人已经占据整个群体的百分之八九十,我们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事实上,新闻媒体所播报的,要么是我们想看见的(例:各种新奇的、小概率的事件),要么是媒体想让我们看见的(例:新闻联播),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往往只报道局部的或者小部分人的行为,如果我们在理解时不经考虑就把小部分人的行为放大成群体的共同特征,那就忽视了差异、对立的存在。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思维大抵上还是更容易只见对立不见同一。因为我们国家经历的极端专制统治远比西方长,在封建社会里,阶级间的对立是显著而残酷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地位,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阶级的秩序是凝固的,是不可贯通的。“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尽管在乱世当中,也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但从整个历史进程中,顺从,认命,否认转化的可能性,仍是主要的方面。尽管现今我们经过了马主义的洗礼,但是毕竟也才短短几十年,这几千年养成的精神毒瘤,并不是那么容易消解。

把同一和斗争割裂开来,只看到同一,或只看到斗争,都是片面的,都是形而上学的。要达到思维的全面性,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矛盾是既同一又对立的。

事物是如何在矛盾运动中发展?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才能实现思维的全面性。实现思维的全面性是为了什么呢?自然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而作为一门实践哲学,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世界由无数的事物构成,改造世界就是改造事物,使事物(包括人本身)获得发展。那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呢?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怎么推动事物发展的呢?还是我们的小白同志,对他而言,公司和工资是矛盾着的,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只有小白在这个公司里,发生着公司和工资的矛盾,他才能够在这里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随着小白专业素养的提升,他为公司创造的利润增多,按正常的逻辑来说,公司会投桃报李的给小白同志涨工资,双方也算是皆大欢喜,也就是说矛盾的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而使自己也获得发展。公司在这一过程中,bouxue了小白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使得自己发展,而小白虽然被bouxue了,但客观上获得了更多的工资,这些工资除了用于维持日常所需的那部分以外的量增加了,那么小白就能用这些剩下的工资,来进行消费、投资,逐步提升生活品质与个人的能力,也就是矛盾双方虽然相互对立(小白本质上肯定不想被剥夺剩余价值),但仍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时,我们已经知道了,矛盾的同一性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彼此相通,一方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另一方转化而去,前几篇文章我们已经提到,小白努力、奋斗,成为技术总监,把控公司的技术命脉,公司的利润全仰仗小白的技术才华,这时候,公司和工资矛盾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小白的工资述求从次要方面转为了主要方面,同时,该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其他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小白开启人生新征程。换句话说,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在矛盾的同一性对小白的发展起作用的同时,矛盾的斗争性也在起着作用。从根本上说,即使小白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还是不希望给小白加工资的,如果能够始终用同样的钱雇佣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劳动力,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不涨工资,很有可能小白会离职,公司将承担更多的损失,因此涨工资是必要的,但是涨多少是需要考虑的,既要能够让小白满意,又要让公司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少,这就是斗争性的鲜明体现,在这样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小白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量变不断发生着,待到某些时刻,量变的积累促成了质变的发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实现了矛盾内部主次地位的转化,矛盾主次地位的转化。也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不仅促成事物量变、质变,还是事物朝同一性规定方向过渡的决定性力量。

那我们自然而然会想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斗争性对发展起主要作用呢?什么时候同一性又起主要作用呢?这当然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共同起作用的,只是不同条件下,双方占据不同地位。当小白沉潜蓄势的时候,同一性是主要的,当小白逐渐成为技术支柱的时候,斗争性慢慢占据上风,但无论何时,这两者都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

我们通过小白的事例讲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这个事例中,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的地位发生转化,进而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那我们不禁要问,所有的矛盾都是这样去解决的吗?矛盾的解决方法还有哪些呢?

矛盾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当我们提到矛盾的解决方法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上面一章节文章提到的方法,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的地位发生转化,进而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解决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

那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自然而然想到这种方法呢?这其实要从矛盾在不同文化背景当中的定义谈起。相信大家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该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这个故事当中的矛盾是马哲当中的矛盾吗?不是的,这其实是一种逻辑矛盾,指的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造成的思维误区,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矛盾的定义,马哲当中的矛盾指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学说的简称。

在我们打小所接受的教育中,并没有对这两种定义进行严格区分,因而,潜意识往往会将两者的内涵混淆,又因为前者所隐含的意义是一件事物,不能既是A又是B,它必须是其中的一种,将这种定义推广到后者时,就很容易衍生出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思维。

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当从矛盾的属性出发去考察。

正如上一章节所提,当工资和老板的矛盾是小白的主要矛盾时,如果从矛盾的斗争性来看,解决方法就是一方要胜过另一方。

那么从矛盾的同一性衍生出来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不复存在,假定小白的公司破产了或者小白离开这个公司了,那么该公司和小白工资的矛盾自然不复存在;其二是矛盾双方融合成新的事物,假定一表人才的小白被老板的女儿看上了,小白成功入赘豪门,公司被当作嫁妆转移给小白,那这时公司的利润和小白的工资实现了直接同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合成一个事物,原本的矛盾便也不复存在,新的矛盾开启了。

上述解决矛盾的思路都是单从斗争性或者同一性的角度来考虑的,那么能不能从既同一又对立的角度来考虑呢

也就是说,对于矛盾的双方,一方既不能克服另一方,又不能将双方进行融合或者同归于尽的情况,我们怎么处理呢?

实际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绝不少见,甚至于占大多数,能够很好处理这种情况的人,才能成就一流的事业。诸如阴阳、男女、爱恨、感性与理性、勇敢与谨慎、理想与现实、死板与灵活、内向与外向、温和与严厉、保守与激进、民主与专制、合作与竞争、独身与合群…..我们可以举出大量这种类型的对子,在这些对子当中,能够实现一方完全克服另一方吗?或者完全采取某一方好吗?完全感性的人存在吗?只考虑理想不考虑现实的人能实现理想吗?做事死守规矩的人能把事情办好吗?完全消灭双方或者将双方融合起来,自然更不可能。那应当怎么做呢?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使得矛盾双方协同运动,共同推进事物发展,一言蔽之,要使得矛盾和谐。以感性和理性为例,做决策时,我们自然希望尽可能理性的权衡各个决策的利弊,但是在分析清各个决策的利弊后,理性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决策吗?很多时候不能,也许方案A比方案B稳妥的多,但收益也小,从理性的角度上讲,趋利避害,应当选择这样的方案,但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永远选择稳妥的方案,那么最后很可能趋于群体的平均水平,做不到人上人,在合适的时间节点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方案,才有可能使得人生轨迹发生质的飞跃,而这往往就需要感性力量的驱动,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咬咬牙,跺跺脚,干TN的一票。因而只有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协调,两个极端并存,在不同的情况下,让不同的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才有可能走的长远。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实现矛盾协调的功力上,如何在具体情况下,具体的分析问题,进而让矛盾某一方占据主导。这种功力,除了在实践中学习外,还应当广泛阅读,尤其是读史,学习前人在某些情境下,是如何处理矛盾的。

其实我党治国理政,从胡时代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如今的协调发展,也完全是这么个思路,社会各矛盾之间应当和谐,共同发展,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而不是讲求某一方克服某一方,某一方一家独大。

总的来说,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面提供了一些思路,但在具体情境下,怎么去做,一者需要对矛盾理论了然于胸,二者就是不断实践,别无他法。


4,822 ° 来自:PC 江苏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读书笔记摘选】领导力21法则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

1 条评论

评论吧! 记住我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Back to Top